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,它由外耳、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。
人耳结构图
外耳: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。耳廓位于头颅两侧,状如贝壳,有前后两面,前面凸凹不平,耳廓以软骨为支架,外覆皮肤,具有较好的形变性,耳廓主要起着收集声音的作用。
外耳道连接耳廓和中耳,由外向内呈"S"状弯曲,外1/3为软骨部,内2/3为骨部,在成人全长约2.5-3.5 cm,小儿外耳道的长度依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别。外耳道对3000 Hz左右频率的声音有共振作用,并可使这些频率的声音提高10 dB左右。由于外耳道呈弯曲状,并且小儿外耳道未完全发育,因此在窥视成人鼓膜时,必须将耳廓向后上提起,观察小儿鼓膜时,应将耳廓向后下牵拉。
中耳: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,由鼓室、咽鼓管、鼓窦和乳突四部分构成。
鼓室:为一骨性腔体,三块听小骨包含其中。鼓室可被看成一个六面体,各面结构功能如下:
鼓室的外壁主要由鼓膜构成,鼓膜是很薄的膜性组织,在声音的推动下可以产生振动,并将这种振动传递到与之相连的听骨链(锤骨、砧骨和镫骨),后者又通过位于中耳内壁上的前庭窗与内耳相连,声音的能量就通过这种方式传到内耳,刺激毛细胞产生生物电,再向听觉中枢传播 。www.ztq88.com
鼓室结构示意图
内壁的正中有一突出的结构叫鼓岬,在鼓岬的后上方有前庭窗(卵圆窗),是听骨链将声能传入内耳的通道,在骨岬的后下方有圆窗(蜗窗),被一层薄膜封闭,对于完成声能在内耳的传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鼓室的前壁有一开口,叫咽鼓管咽口,向内下通向咽鼓管,咽鼓管连接鼓室和咽部,在成人全长约3.5-4.0cm,具有调节中耳和外界大气压力的功能,如果出现狭窄或阻塞,也会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。小儿的咽鼓管短、直、管径宽,更趋于水平,咽部的感染更容易向中耳蔓延,因此小儿容易患中耳炎。
成人和小儿咽鼓管的区别
由于鼓膜的有效振动面积比镫骨底板的面积大17倍,听骨链又具有杠杆的作用,其长臂位于鼓膜一端,因此使得声音从鼓膜传到内耳淋巴液时,能量增加了将近30dB,弥补了声音由空气传入液体时的损失。
综上所述,可以看出中耳主要起着传导和扩大声音的作用。
内耳:结构非常复杂,由前庭、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组成。前两部分负责平衡感觉,而后者与听觉有关。
耳蜗的外型像一个蜗牛的壳,中间有一骨性的轴称蜗轴,螺旋状的骨管围着蜗轴由下向上盘旋,共有两周半或两周半多一点,分别叫底周、中周和顶周,全长约30mm。在中空的骨性螺旋管又被骨组织和膜结构分成三个管腔,分别叫前庭阶、中阶(蜗管)和鼓阶。
螺旋器
前庭阶通过前庭窗与听骨链联系;鼓阶隔着圆窗膜与鼓室相邻;前庭阶和鼓阶中充满着外淋巴。中阶是一膜性结构的盲管,内部有内淋巴液,其中有与感受声音有关的重要结构--螺旋器,我们常说的毛细胞就位于这个部位。
当声音传到内耳时,首先引起外淋巴的波动,继而影响到中阶和其中的内淋巴,从而刺激毛细胞产生生物电,后者沿着听神经和听觉传导路向听觉中枢传导,听觉中枢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综合,从而产生"听"的感觉。
盘锦斯达克助听器 0427-3834851 http://www.panjinztq.com |